SAYA Network Co., Ltd.陪伴品牌一起成長的顧問,由你選


電商邏輯:電商與傳統商業模式的差別

Card image cap 2024-03-17 1,505

 

        網路世代的來臨,零售產業面臨被迫轉型的壓力,消費者在網路市場上的購物習慣日漸取代傳統商場的購物方式,以至於品牌爭先恐後地在市場上爭取佔有比例。但是,網路資源有限,消費者的關注度也有限,於是坐擁越多流量的媒體,提高了品牌曝光的價格,這也是很多大老闆面臨到的問題,經營電子商務成本不斷增加。

        本篇文章來探討,傳統商業模式與電商的異同,以及如何找到屬於品牌的定位與道路。

 

【 電商平台與傳統商模的差別 】

 

電子商務的營運邏輯,與傳統商業模式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主要可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1. 媒介為線上交易平台:電商通常在網路上運營,透過網站、應用程序或線上經銷商來提供品牌的產品或服務。這與傳統商業模式中的實體店鋪或實體商業環境完全不同,意味著電商需要投資於網站或應用程序開發、數位行銷、資訊安全等方面,而非在店面租金、實體招牌等。
  2. 全球化的無界限性:電商平台最大的優勢是能夠突破空間、距離合地域的限制,實現全球銷售和跨國交易。這與傳統商業模式中的地域性與商業網絡相比,有更大的擴展性和彈性。
  3. 資訊透明度和消費者選擇更多:電商平台能夠提供更豐富的產品生產信息、認證標章、用戶評論和比較功能,特別是電子經銷商,使消費者更容易獲取所需信息,做出更明智的購買決定。而傳統商業模式中,這些信息可能不易獲得,消費者選擇可能受限。
  4. 數據累積、消費者輪廓與個性化服務:電商通常通過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來達到個性化推薦、定價策略和促銷活動等,更好地針對產品的目標族群,去滿足消費者需求並提高銷售轉換。相比之下,傳統商業模式中這種程度的個性化服務較難實現。
  5. 物流和產品配送:電商比起傳統商業模式,更需要建立完善的物流和配送系統,來確保商品能夠及時並準確地送到客戶手中。這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和技術支持,品牌通常選擇與便利商店合作,或是尋找物流公司的協助。相比之下,傳統商業模式中的物流配送體系相對簡單,不過,傳統商業模式需要負擔空間倉儲成本。
  6. 客戶互動和服務:電商通常通過線上客戶服務系統、社交媒體等渠道與客戶互動,並提供24/7的服務。這與傳統商業模式中的面對面互動和客戶服務有所不同,需要建立不同的溝通和管理機制。

 

【 並非所有商業模式都適合進攻電商市場 】

 

從上述幾點電商平台與傳統商模的比較中可見,電商平台所擁有的優勢是相對多的,但並非所有產業都適合往電商平台做佈局,以下舉例幾個較不適合以電商平台進行營運的商業模式:

 

  1. 高度服務導向的行業:服務型質強烈的產業,如酒店、餐飲、健康護理等,依賴於面對面的互動和高度個性化的服務。這些行業的特性使得電子商務難以完全替代傳統商業模式,但仍然可以電商來招攬新客、品牌曝光。

 

  1. 高度定制化的產品:品牌的產品需要根據客戶的特定需求進行定制,如高端時尚服裝、高級家具等。這些產品的特性使得在線銷售和分發困難,因為需要更多的面對面溝通和定制化流程。

 

  1. 特定政府監管的行業:某些行業受到政府監管,如金融服務、醫療保健等,這些行業的交易可能需要符合特定的法規和安全標準,這使得電子商務在這些行業中會有更多的限制。

 

  1. 重視便利性與展店的商業模式:強調便利性的商業模式,例如便利商店、超商,爭取消費者便利性的特色,以電商模式經營,可能面臨品牌定位不精準的問題,也可能在電商通路上難以取得市場。

 

  1. 高風險和昂貴的產品:某些產品的購買需要顧客能夠親自檢查和評估,例如高價值的藝術品、珠寶等。在這種情況下,顧客可能不願意通過網絡進行購買,而更傾向於在傳統的實體店鋪中進行交易。

 

【 結論 】

以上分析電商平台與傳統商業模式之間的差異,以及哪些商業模式不太適合進行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崛起給品牌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但同時也需要品牌根據自身情況找到合適的定位和發展道路。電商平台的發展需要品牌投入更多的資源和精力,但如果能夠善用電子商務的優勢,則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價值。因此,對於品牌來說,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是否進入電子商務市場,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營運模式,以實現長期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