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A Network Co., Ltd.陪伴品牌一起成長的顧問,由你選


注意力的戰爭:短影音,社群流量新藍海

Card image cap 2023-11-22

當我們瀏覽IG頁面,才剛看一則日本旅遊的短影音,按下讚、加入收藏,想要當作下次去日本玩的參考,結果一往下滑,幾乎都是旅遊相關的短影音。

比起貼文和限動,短影音的影響力,在今年特別有感。

當你不斷在社群媒體上流連忘返時,演算法也正不斷蒐集你的瀏覽數據,持續推播你感興趣的內容,吸引你的眼球。不可否認,「短影音」成為市場流量的新藍海。

IG使用時間增長24%,你也被綁架了嗎

根據《商業周刊》的報導,馬克・祖克柏在今年採用AI推薦機制的短影音“Reels”後,IG的使用時間成長了二四%。第二季數據更指出,Reels的年度營收上看百億美元,年成長高達九倍,現在已有四分之三的廣告主開始投放Reels廣告。

YouTube也調整機制應戰,其短影音“Shorts”,日觀看數已快速成長達七百億次。

根據美國數據分析公司Apptopia的「2022年App下載次數」調查顯示,TikTok以652億下載次數,榮登第一,IG以548億次緊追在後。而被Z世代認為是老人家在用的臉書,則以298億下載次數,排名第八。

不過台灣市場多半停留在Z世代的同溫層之中,甚至因地緣政治因素,多數行銷人在操作短影音的策略上,都偏向保守。直至2023年,因為各社群平台調整機制,許多行銷主及品牌感受到流量紅利所帶來的甜美果實,才紛紛加入短影音的製作行列。

AI推薦機制的短影音Reels,讓IG的使用時間成長了二四%

流量紅利新爆點,小蝦米也能戰勝大鯨魚

短影音的演算法會先以興趣來分類,讓內容進入系統類別中,進行少量的曝光競爭,再透過三大指標:點擊率,互動率,續看率,讓這些短影片在競爭後,被排進各自系統類別的前20%,接著,演算法就會將這些短影音大量推播出去。

今年Meta公開的資料中就說明,Reels的演算法並沒有把用戶跟平常經常互動的頻道和其互動頻繁程度,放進優先推播的機制中,這代表用戶的首頁會出現更多未追蹤過的新內容,而這種機制改變了擁有大流量的大型創造者或商業品牌獨占流量的局面。

也就是說,只要你的短影音被系統判定夠優質,就會被擴散出去,哪怕你的粉絲數再少,也能「破圈」,吸引路過觀看的網友成為追蹤者。

在這個新客越來越難找,流量成本增加的年代,因為數位廣告需求大增,各大平台競爭激烈,再加上Google、Apple的隱私權政策,讓品牌可獲得消費者的資訊變少,影響到投放廣告的精準度。

因此對品牌來說,短影音的投報率甚至能高過近年超夯的「網紅行銷」,這也使得企業主開始轉向投資「短影音」行銷,不但降低廣告成本,還能搭上賺取流量紅利的列車。

四秒是博得眼球的關鍵

而短影音是否能吸引眼球,其數據相當現實。《商業週刊》就提到,根據TikTok的資訊,只要短影音在4秒內無法吸引眼球,網友便會跳出。

當各大社群媒體都急著強占眼球時,卻也不得不正視,科技讓人類的注意力越來越發散。

史丹佛大學健康心理學家就在著作《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中提到,社群媒體的介面會不斷的刺激你對資訊的渴望,當你不斷往下滑,使得「渴望」被滿足時,會活化你的大腦神經系統、分泌多巴胺,並產生快感。

這份快感會促使你無意識的一直捲動頁面,浪費更多時間在手機或電腦上,甚至到成癮的地步。尤其,當大腦習慣一直接受短訊息、短影音時,對於長篇文章或影片,便更難保持專注。

因此,在這場短影音的戰場下,人類該如何面對這一波新的眼球搶占革命?品牌主又該如何因應快速多變的商業市場?這會是行銷人、企業主要審慎思考的課題。

只要短影音在4秒內無法吸引眼球,網友便會跳出

延伸思考

影音創作者六子淵在《商業周刊》的訪談中,分享「拍短影音別踩四大坑」,相當值得進一步思考。

1.用演算法推播,文案不重要:應將心力放在影片內容是否吸睛,提升續看率。

2.華麗的字卡特效已不是關鍵:越樸實,如白字黑框的呈現,觀看次數反而高。

3.前兩秒說重點:不鋪陳,利用視覺效果抓眼球,或是用一句話切入主題。

4.不要譁眾取寵:短影音要重原創內容,才能吸引廠商合作。